收藏丽水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
手机版
官方APP

梧桐口村文化活动中心
农民公寓,安居乐业
赏灯评灯猜灯谜
铁皮石斛培育基地
  龙渊街道原属龙渊镇,2002年5月29日撤镇设街道,位于瓯江上游,龙泉市区东北部,东与道太乡接壤,南与剑池街道为邻,西与西街街道相连,北与城北乡毗邻,是龙泉市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商贸中心。街道经济实力雄厚,是浙江省竹木太阳伞生产基地;市政府行政中心等70多个单位座落在辖区内,有金融机构5个;有专业市场7个;全街道占地84.9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557.8公顷,林地面积7732.9公顷,街道常住户数9476户,常住人口41919人,其中户籍人口32780人,(农业户数3885户,人口13899人,社区居民户数5591,人口20129人),辖23个行政村, 5个社区居委会,其中:一村、二村、三村、四村、五村、菜村、临江村为城中村,是一个城市社区和农村山区相结合的综合型街道。
特色产业
  近年以来,街道在农业产业上做足了文章,新建特色产业基地十余个。新建村头铁皮石斛基地280亩,新建张村葡萄基地140亩,新建岭坤猕猴桃基地60亩,新建大岭头香榧基地100亩,新建石马笋竹加工企业一家。同时大丘田村在原有400亩芙蓉花药材基地的基础上,向竹坑、大岭头等周边村扩建了芙蓉花、山垭皮等药材200余亩。对桥坑村现有200亩青梅基地和40亩荷花基地进行了产业再深化,建立了青梅酒和梅儿干加工企业。加快铁皮石斛和金线莲等名贵中药材基地建设,建立企业种植基地2000亩,年产优质瓶苗100万瓶,辐射农村3000—5000亩。已建成芙蓉花种植基地200余亩,厚朴基地500亩,新建惠侬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家,预计年销售厚朴可达300余吨,将占全省厚朴销售量的70%以上。

  今年以来,龙渊街道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主题,坚持“以民为本、为民解困、为民服务”的服务宗旨,以“干实事、创新业、比成效、学本领”为主要目标,全力打造“山青、地绿,天蓝、水美”的宜居、宜业、宜游、宜养“四宜”新城。深入推进“五水共治”工作,积极开展水环境、人居环境的整治,重点对牛门溪、黄弄源等主要河道以及沿线村庄垃圾进行治理,打造“清澈、清洁、文明”新环境;按照“一城一区两沿”的总体规划,加快岭坤下山脱贫小区、沙潭安置小区等重点项目建设,打造“集聚、安居、乐业”新家园;加快发展农业产业,进一步推进铁皮石斛标准化项目、中药材、葡萄、香榧、猕猴桃等基地建设,打造“生态、高效、创收”新经济;积极推动石马大峡谷旅游开发、借助石马村元宵节抢“灯”习俗、桥坑农家乐“荷、梅”文化、梧桐口、小白岸休闲旅游业,打造“人和、景美、宜游”新景点。为了支持新农村建设,街道党工委、办事处结合实际,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,于2011年战略性地提出了“一城一区两沿”的发展思路,2012年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。“一城一区两沿”总体规划是:对石马、徐山后、岭坤等一些偏远山区,按照“集聚城区、开发山区”的思路,在郊区一带统一规划实施生态迁居工程;对瓯江沿线和大贵溪沿线一带的村居,按照“村村小区、户户公寓”的目标,实施开展下山脱贫和农民工公寓等小区项目建设,预计到2015年,初步形成区域性新农村的雏形。目前,张村白塔小区、外淤安置小区、村头危旧房改造小区已建成并迁居入住;沙潭整村搬迁小区已初具规模;岭坤下山脱贫小区已开工建设;村头农民工公寓、白水桥下山脱贫小区等项目已完成规划立项。同时,为配合“一城一区两沿”项目的实施,街道开展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打造和招商引资工作,使其能真正做到安居乐业、健康持续发展。
  文化旅游
  龙渊街道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有被列为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浙江省26个春节文化特色地区之一的石马元宵抢“灯(丁)”及求子习俗;有四季鲜花盛开的桥坑“梅村”;有每年举行的端午赛龙舟习俗;有龙泉市第一个农村新社区——村头;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牛门岗古文化遗址;有起源于宋代的源口青瓷遗址;有千年古刹清修寺等众多名胜。
  街道坚持以“一村一特色、一村一景点”的发展思路,以打造“生态龙渊、休闲度假”为品牌,紧紧围绕“生态、民俗、休闲”的主题,围绕石马大峡谷的生态优势和石马村元宵节(抢“灯”习俗)等村级特色资源及文化平台,大力发展石马旅游经济。积极挖掘了桥坑村独特的“梅”文化,坚持以“梅”文化为主线,已投资100余万元,种植荷花、向日葵、洋姜等70亩,已完成种植水果花卉4100株。利用梧桐口村依托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积极挖掘特色文化,打造和开发农家乐带动梧桐口、小白岸一带休闲旅游业的发展。建设成为集“休闲旅游、文学创作、摄影绘画”为一体的园林式特色林家乐。

街道自创体育项目“柔力球”展示
美丽村庄,安详静谧
笋农最爱艳阳天
铁皮石斛基地